曾经和朋友打过这样的比方来理解人的情绪起伏。如果把每个人生来没有烦恼的喜悦平和状态放在绝对100分的数值上的话,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那里丢掉几分。 100分的状态如果说是喜悦的禅定,那么喜怒哀乐的起伏会将一个人不断的拉扯出这个定的状态。童年经历过极大创伤的人被震动到的数值极高,那么在到达成年时他/她已经“损失”掉的数值与那些生来比较顺利,成长于和谐、健全家庭的人相比较,是很可观的。也就是说,一个幸福、健全家庭成长出来的人,到了成年,进入社会时他/她可能保有80分,而一个经历过童年不幸和创伤的人或许仅保有70分。
在70分数值的人,如果下功夫,可以回到90分,接近100分的状态。而一直在80分的人因为起伏的程度不大,习惯了一切都很顺利,他/她或许不会有强烈的愿望回到100分。离喜乐越远,那么回到本真喜乐的愿望越强烈。
但是请注意,如果把极乐到极苦的情绪数值放在色谱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两端激荡过的人,他/她能发展出相当敏锐的觉受。这也是为什么经过研究发现,那些经历过不幸、家暴的孩童,他们心灵成熟度是被快速激发的。所以我们通常说治疗师很多是自身来自不幸的过去, 所谓的“受伤的治疗师”(wounded healer),他们在这情绪的色谱上,体察情绪/感受的能力比一般人要高。这就如同大自然中经常隄防惊吓和被猎获的小动物发展出的敏锐感官一样。那些动物和自然的整体频率是活为一体的, 与那一体性的脱离意味着危机。
一个人脱离了母体,从那100分的喜乐状态萌发起来,哭一哭,丢掉几分,被嫉妒、不安这样的情绪强烈刺激,再丢掉几分。失恋震动一次,丢掉几分。失业/失婚,再丢掉几分。如此往复,所以一个人进入成年以后,相较小孩子而言,越来越难回到内心的平和(come back to peace)。
从负面的情绪/经历里走出来,回到100分,其实就是不断拣回那丢掉的零零碎碎的数值,重新整顿自己(recollect self)。
如此看待人生中的负面情绪/经历,就会发现不断地将自己拉回到内心的平静是个很客观的事情,而如何看待、应对那些经历,是很主观的。为什么这么说?曾经看过一部美剧,一群人聚在一起接受群体心理治疗,谈谈内心的苦难。男主人公从来一言不发,终于有天有人请他发言,他说到,你在抱怨你朋友欠了几十块钱,而我呢,我丢了整个肾!是整个肾!
有人可能因为几十块钱而抑郁,而有人对同样的事情感受却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聚首一起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能够从主观变得很客观起来。这才发现“和那个人比起来,我的那些原来只不过是无病呻吟。”亦或者,“哦,原来有和我同样经历的人!”这个时候自己的情绪不再孤单和主观了。一旦认出自己在主观,你已经开始客观!疗愈的过程,就是从主观情绪里面走出来,将情绪/经历客体化。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伯在有过“一体”的经历以后曾经说过, 喝喝小酒、与人应酬以后,通常要再花两个礼拜的时间回到那个“定”的状态。而绝大多数人在无法回到那状态的同时,通常连一个礼拜的时间都无法给自己,去拣回那些丢失的分值。
如同锻炼自己的心理“肌肉”一样,能够不断客观,将自己拉回那个中心,肌肉的弹性越高。即使有那么一刻落到70分,他/她会很清楚自己可以再回到90分。
回到100的分值,就是逐渐不再认同(不是说否认)那些主观的感受和经历,让发生的一切各归其位,然后从中拣回那些丢失的分值,回到那个再无拉扯的状态中。
在70分数值的人,如果下功夫,可以回到90分,接近100分的状态。而一直在80分的人因为起伏的程度不大,习惯了一切都很顺利,他/她或许不会有强烈的愿望回到100分。离喜乐越远,那么回到本真喜乐的愿望越强烈。
但是请注意,如果把极乐到极苦的情绪数值放在色谱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两端激荡过的人,他/她能发展出相当敏锐的觉受。这也是为什么经过研究发现,那些经历过不幸、家暴的孩童,他们心灵成熟度是被快速激发的。所以我们通常说治疗师很多是自身来自不幸的过去, 所谓的“受伤的治疗师”(wounded healer),他们在这情绪的色谱上,体察情绪/感受的能力比一般人要高。这就如同大自然中经常隄防惊吓和被猎获的小动物发展出的敏锐感官一样。那些动物和自然的整体频率是活为一体的, 与那一体性的脱离意味着危机。
一个人脱离了母体,从那100分的喜乐状态萌发起来,哭一哭,丢掉几分,被嫉妒、不安这样的情绪强烈刺激,再丢掉几分。失恋震动一次,丢掉几分。失业/失婚,再丢掉几分。如此往复,所以一个人进入成年以后,相较小孩子而言,越来越难回到内心的平和(come back to peace)。
从负面的情绪/经历里走出来,回到100分,其实就是不断拣回那丢掉的零零碎碎的数值,重新整顿自己(recollect self)。
如此看待人生中的负面情绪/经历,就会发现不断地将自己拉回到内心的平静是个很客观的事情,而如何看待、应对那些经历,是很主观的。为什么这么说?曾经看过一部美剧,一群人聚在一起接受群体心理治疗,谈谈内心的苦难。男主人公从来一言不发,终于有天有人请他发言,他说到,你在抱怨你朋友欠了几十块钱,而我呢,我丢了整个肾!是整个肾!
有人可能因为几十块钱而抑郁,而有人对同样的事情感受却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聚首一起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能够从主观变得很客观起来。这才发现“和那个人比起来,我的那些原来只不过是无病呻吟。”亦或者,“哦,原来有和我同样经历的人!”这个时候自己的情绪不再孤单和主观了。一旦认出自己在主观,你已经开始客观!疗愈的过程,就是从主观情绪里面走出来,将情绪/经历客体化。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伯在有过“一体”的经历以后曾经说过, 喝喝小酒、与人应酬以后,通常要再花两个礼拜的时间回到那个“定”的状态。而绝大多数人在无法回到那状态的同时,通常连一个礼拜的时间都无法给自己,去拣回那些丢失的分值。
如同锻炼自己的心理“肌肉”一样,能够不断客观,将自己拉回那个中心,肌肉的弹性越高。即使有那么一刻落到70分,他/她会很清楚自己可以再回到90分。
回到100的分值,就是逐渐不再认同(不是说否认)那些主观的感受和经历,让发生的一切各归其位,然后从中拣回那些丢失的分值,回到那个再无拉扯的状态中。